|
![](images/academic.gif) |
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术文摘 |
从银币到银钱 |
|
无名王评级 发表时间:2009/9/20 7:39:05 作者/来源:中国古玩网 |
白银与黄金一样,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一定的使用价值,质地稳定均匀,便于切割和保存,色泽美丽,不易锈蚀,因而适宜于充当货币。古人以黄金象征太阳,以白银象征月亮,赋予其某利神秘的功效。因而,大体在原始社会晚期,白钵就与黄金一起,担当起一般等价物的职能。用白银铸币也大体与黄金铸币相同时。1974年,河南扶沟古城窖藏出土铲形银币18块,同时出土的有郢爰、陈爰等金版195块,金饼197块。银布币中1枚为空首,其余为实首布。发掘报告认为:“空首银布币的时代,至迟为春秋中期,短型实首银布币稍晚于空首银布币,可能为春秋晚期的货币。中型与长型银布币的时代可能为战国初期。”1974年河北平山一中山国墓葬中出土有4枚银贝,也为战国时物。据记载,楚国还有版状和饼状银币,与金版、金饼相类似。一些研究者还从战国楚墓大量出土的铅版、铅饼和外包银箔的铅质、泥质冥币,来推测现实生活中银铺币的存在,因为冥币总是模拟现实流通的货币。 秦朝统一中国,规定银不作为货币,打断了银货币正常演化的进程。自秦始皇废除银币至宋王朝建立的一千多年间,史书正式记载的法定银铸币仅有两次。一次是汉武帝元狩四年(公元前11年)铸造的银锡合金币一白金三品,但行用时间极为短促。一次是王莽改革币制,规定银货二品:“提银重八两为一流,直一千五百八十;它银一流直千。”然而王莽币制混乱,引起“百姓溃乱,其货不行”。不过,自魏晋至隋唐,民间以银为称量货币,始终没有被禁绝。不仅河西诸郡在与西域各国的贸易中时有白银和银货币往还,而且晋以后闽粤沿海地区的海外贸易也有发展,金银被用作通货。唐代与各国通商非常兴盛,而当时波斯、阿拉伯、印度等国已广泛使用银币,这些银币不断人中国。唐代诗人张籍的《送南迁客》诗,描绘岭南的情形说:“海国战骑象,蛮州市用银。”外贸的兴起,带动内地的大宗贸易以金银特别是银作为支付手段。大体在唐末、五代时,贵金属白银出现了正式进入流通的趋势。不仅宫廷的赏赐、进贡、贿赂等大量用银,政府的军、政经费,也常常用银支付。而且,唐代把金银铸造成钱币的形式,尽管这主要用于赏赐、祭祀、馈赠、布施、游戏、殉葬,但因为金银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,有时也可用于支付、清偿、抵押。1970年,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一唐代窖藏,出土金银器一千多件,另有开元通宝金钱30枚,开元通宝银钱421枚。”这些钱是官铸还是私人雇工匠铸造,是流通钱币还是赏赐物、纪念品,有待考证和研究,但金银采取铸钱的形式,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。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