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先秦时期,我国即通过今新疆地区和国外有了某种程度的接触。到汉代“丝绸之路”畅通后,东、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,国外钱币和源自希腊的打压法造钱技术随之传入新疆,已发现的贵霜钱币、拜占庭(东罗马)金币,波斯银币等就是实物见证。这些钱币在我国西北某些地区曾作为货币流通使用。
18世纪50年代,清廷平息准葛尔部叛乱后,在新疆北路通行内地制钱。在流入的制钱中发现杂有日本“宽永通宝”和安南(今越南)“景兴通宝”等外国铜钱。
    19世纪上半叶,一些帕米尔以西的中亚邻国如浩罕、布哈拉等汗国的金银币,随着边境贸易的频繁往来而流入我过新疆地区,对新疆自铸的一些中亚钱币型铸币在形制上有很大影响。19世纪下半叶,在内地流通的外国银圆也开始流入新疆。
1840年后,俄、英等国对新疆进行猖狂的侵略和互相的争夺。1871年,沙俄霸占我伊犁地区达10年之久,在当地推行沙俄货币。以后虽经我过赎回伊犁,但沙俄的经济侵略并未消减。清末民初,沙俄货币流行于天山南北,操纵市场,垄断金融,掠夺商民,流毒甚深,直至1917年沙俄国内发生革命,帝制覆灭,俄帖才开始退出新疆市场。当时与沙俄争夺新疆的还有英帝国主义。英属殖民地印度的钱币亦在新疆南路流通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