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到明英宗即位(1436年)后,白银的两个基本货币职能才得以体现出来。到嘉靖年间,白银已经广泛用于田税、盐税、关税、俸禄、国库开支等其他税收。明代后期,白银不但排挤了纸币,并且取代了铜钱。它已经普遍被使用,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。形成以白银货币为主、以铜钱为辅的银、铜并行的货币制度格局。明代铸造银币的重量与形式是有讲究的。像最大的银锭有五百两,一般的元宝重为五十两;大锭上都铸有铸造地名、重量及工匠姓名,小锭上有时还铸印有年号及地名。但在那时候,白银仍以银锭为主,还有各种小银锭及碎银两。另外,明代还铸造不同的小银钱,有“永乐通宝”、“万历通宝”、“天启通宝”以及万历年间的各种“矿银”等可以得到证实。明代的各种的大小银锭,传世和出土的都有很多。